
(杨明明,万慧达知识产权)
INTA首席政策官Heather Steinmeyer在致辞中谈到,商业外观保护对企业至关重要,不仅能有效避免消费者混淆,更有助于防范品牌声誉被不当利用和稀释,是维护企业商誉价值的核心利器。INTA计划于今年年底通过有关商业外观保护的董事会决议。

(Heather Steinmeyer, INTA首席政策官)
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三级高级法官李迎新针对新《反不正当竞争法》下对商业标识保护的法律支撑与审判实践进行解读。他指出,新法在混淆行为认定、保护客体范围和处罚力度等方面为商业外观保护提供了更坚实的法律基础。同时,他还分享了商业外观保护的典型案例,为与会者提供了最新的实践参考。

(李迎新,北京知识产权法院)
小米集团法务总监郑娟娟以“新型数字产品外观设计保护探讨”为主题,分享了在数字产品快速迭代背景下,新型数字产品外观设计保护路径的差异,并强调通过海牙体系在全球范围内保护外观设计的重要性。

(郑娟娟,小米集团)
谦睿知识产权合伙人于波聚焦商业外观保护的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通过对美国、意大利、泰国、南非、中国典型案例的解读,分析不同司法管辖区商业外观保护的共性和差异。他还提出实务建议,诸如增加包装设计的独特性、累积并妥善保存知名度证据、定期监控与主动维权、引导消费者辨识等。

(于波,谦睿知识产权)
圆桌讨论由罗思国际合伙人杨熠主持,泡泡玛特知识产权法务总监赵珩如、美团商标与版权法务负责人胡湛、华为终端硬件专利总监徐庆从品牌权利人的角度分享了各自企业商业外观在国内外保护的挑战与实践,就如何构建多维度的保护体系及应对数字时代的新型侵权问题提出了建议,为与会者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和战略思考。

(圆桌讨论)
本场会议内容丰富、实务性强,不仅加深了与会嘉宾对商业外观保护的理解,并为战略布局提供了新的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