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5日,第四届“万慧达杯”中华商标协会全国高校知识产权(商标)热点问题辩论赛启动抽签和辩题发布仪式成功举办。本届辩论赛由中华商标协会主办,万慧达知识产权冠名协办,北京君策知识产权发展中心和北京工商大学法学院承办,《中华商标》杂志社和中华商标协会互联网商标品牌专业委员会共同作为支持单位。
中华商标协会副秘书长张豫宁、宣传部副主任李岽,北京工商大学法学院院长陈敦、党委副书记孙惟佳、团委书记王安澜,万慧达知识产权首席合伙人、管委会主席白刚,中华商标协会互联网商标品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朱逢春,广西民族大学法学院副院长陈星和北京工商大学法学院学生江其豪一同出席了今天的启动仪式,活动由君策中心副理事长汪泽主持。
张豫宁代表主办单位致辞。他结合全国知识产权局局长会议中有关“推动高校知识产权专业学位建设,加强国际化人才培养”的会议精神,强调要重视高校在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为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局工作部署,协会自2019年以来已成功举办三届全国高校知识产权(商标)辩论赛和商标热点问题征文比赛,为高校知识产权法学学习和实践搭建了广泛的交流平台,希望通过建立这种由社会组织、高校和企业等共同参与的知识产权人才产学研联合培养模式,宣传普及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引导高校学子在实践中深入了解知识产权的热点问题和前沿动态,助力我国知识产权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开赛在即,期待各位辩手在赛场上展现风采,为大家带来一场知识与智慧的盛宴,也期待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不断向前发展。
陈敦代表承办单位致辞。他讲到,从工业时代到数字时代,从知识经济到数字经济,时代在不断变革,我们的辩论赛,以数字时代知识财产、虚拟财产的发展作为背景,以互联网时代的知识产权(商标)热点问题作为辩题,紧跟科技革命带来的法律变迁,回应数字时代财产权的争议问题,成为回应时代之问的重要舞台,参赛的师生代表则是时代的舞者。希望同学们全身心投入比赛,享受知识学习带来的乐趣,珍惜赛场上缔结的友谊。也希望看到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投身知识产权事业,用他们的聪明智慧不断延展我们的事业。北京工商大学法学院作为大赛承办方之一,将一如既往地做好赛事服务工作,为同学们交流创造更多机会,预祝各赛队取得满意的成绩!
白刚代表冠名协办单位致辞。他表示,作为知识产权的从业者,真切的感受到近年来知识产权在国家发展战略和企业市场策略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AI等新技术的兴起,各种新经济形态的涌现,有形资源的局限性不断凸显,知识产权无疑是未来竞争的战略高地,时代在召唤新型知识产权人才。知识产权法律从业者扮演着前所未有的重要角色,他们要在更多的变化中,去发现问题、界定问题和解决问题。刚刚发布的辩题库就来自于知识产权实践,其中既有传统问题的深挖,也有新型问题的探索,十分期待辩手们能通过辩论赛这个特殊的形式,在具体场景中去实践和演练,成长为拥有专业知识,具备实战能力,也符合时代要求的知识产权法律人才。
朱逢春作为第三届辩论赛评委代表发言。她讲到,辩论赛的举办对高校青年间就知识产权热点问题交流具有重要意义,专委会企业一直在探索和尝试能够为高校学生提供在校学习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专业人才培养路径,帮助大家拓宽视野,指引学习方向和职业选择。“万慧达杯”辩论赛聚焦行业热点、前沿和争议问题,参赛师生钻研的每一个议题、选手们每一次的激辩交锋、专家老师给予的每一场点评,都可能产生灵感火花的碰撞,都可能为将来的知识产权审查、审判、学术甚至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做出贡献。能感受到青春的,能见证各位同学在这个活动中的成长轨迹,自己也被这种勇气和朝气影响着,活力满满。一届届高校学子们所展现出的锐气、无畏、胆识和好奇心,同样给组委会和评委老师带来了活力,能见证广大青年在辩论赛活动中获得成长,与有荣焉。预祝大家在今年的比赛中赛出好成绩,收获成长,收获友谊。
陈星作为第三届辩论赛优秀指导老师代表发言。他认为,“万慧达杯”辩论赛聚焦热点前沿问题,对于指导老师践行教与学具有引领作用。以赛促学,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锻炼能力的平台,更能在激烈的思维碰撞中,帮助学生实现全方位的成长。辩题涉及面广,既有基础理论、又有实务热点,既有前沿话题、又有技术问题,让同学们获得了充分学习知识产权及相关学科知识的机会。同时,在专业平台与诸多名校同学同台竞技、相互切磋、以辩会友,对青年学生而言也是非常难得的机会。预祝今年的参赛队伍取得优异成绩,预祝第四届“万慧达杯”辩论赛取得圆满成功。
江其豪作为第三届辩论赛优秀辩手代表发言。他表示,“万慧达杯”辩论赛是其在大学期间最难忘的一段经历,他洞察法律政策最新趋势,研究基础理论与实务问题,剖析双方辩论思路,训练逻辑思维,凝练辩词表达。连续两届的参赛经历,不仅让他拓展了新知,拥有了质疑权威的勇气,也收获了满满的友谊和回忆。最后,他祝愿大家都能在此次比赛中,获得一段难忘的经历!
本次启动仪式主会场设在北京友谊宾馆颐园写字楼,通过腾讯会议同步直播,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北京化工大学等各参赛高校师生代表线下线上共同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