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不良影响”商标的相关案例、裁判尺度与判断(三)
日期:2022.11.15 作者:刘恒志



 全文目录 


一、涉“不良影响”商标总体情况

二、商标“不良影响”的定义与分类

三、涉“不良影响” 商标相关诉讼案件

四、社会环境变化导致词语性质发生改变的境况

五、商标是否具有“不良影响”的判断标准初探



四、社会环境变化导致词语性质发生改变的境况


判断商标是否具有不良影响,主要是看商标的含义是否具有消极意味,而商标的含义是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有些词语虽然之前属于褒义词或者中性词,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环境的改变,其含义可能会发生变化,从而具有一定的消极含义。此时若申请注册此类商标,会因为当下具有消极含义的原因而被认定具有不良影响。这种情形对应的是“小姐”这个词,其性质原本为褒义,是对未婚女性的尊称,在改革开放后的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被广泛应用,现在仍然存在的诸如“香港小姐”、“世界小姐”、“环球小姐”等也都是对该词语的褒义性使用。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不知何时,“小姐”词语的含义产生了变化,开始指代一些特殊群体,导致该词语的地位变得尴尬。这产生的结果是:包含该词语的一些商标不能获得注册,例如第35类的“小姐管家”、第41类的“狩猎小姐”商标就被认定具有不良影响而被驳回。因此,一个词语的含义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其会随着时代、社会环境的发展而变化,即使之前所表达的是一种中性甚至积极的含义,但也可能会逐渐变化成具有其他消极含义。所以,在判断商标是否具有消极含义时,需要结合当下的社会客观环境予以判断,而不仅拘泥于商标本身曾经具有的含义性质。


五、商标是否具有“不良影响”的判断标准初探


当面对一个商标时,相关公众如何去初步判断这个商标是否具有不良影响,从而评估其驳回风险以及注册成功几率呢?当然,有些类型的商标,比较容易判断出其具有不良影响的因素,比如明显有损政治、道德风尚、种族、宗教的,如“拉登”、“非典”等,这在《商标审查审理指南》中都有规定。但实践中遇到的许多商标,其含义是模棱两可的,已经超出指南中的分类而难以判断。比如有些词语本身大部分或常用情形为中性甚至是褒义,但是偶尔可以用作贬义的;又比如有的词语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从原来的褒义性质变成了稍微具有了贬义的性质。对于这些具有争议性质的词语是否具有不良影响,可以考虑遵循如下两个原则来进行初步判断:


第一个原则是,应当具备“完美道德”的心理,避免产生“同情”思想。目前,只有完全不具有任何消极含义的词语,才不会被认定具有不良影响。但有时候相关公众虽然知道有些词语具有一点消极的意味,但是基于该词语大多数情况下表达的是积极的含义,会觉得该词语申请商标被驳回会有点可惜,从而产生“同情”的思想,认为申请商标的话应大概率会获得注册。例如有些公众会认为“吃货”词语现在多数情况下表达着诙谐幽默含义,为年轻人所常用,虽然有点消极的含义,但作为商标注册被驳回就会很可惜。此时,即使他们可能已经意识到该词语在一些情况下,也有可能表达着消极的含义,但是基于“同情”心理,就会认为可以获得注册。那么,这就会与检索到的含“吃货”字样的商标大多被驳回,且很难通过复审及诉讼争取注册的事实相违背。因此,在判断某词语是否会具有不良影响因素时,应当严格坚持“完美道德”的思想:只要商标具有任何一点消极含义,就很有可能被认定具有不良影响而难以获得注册。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商标是否具有消极含义,体现的是“是”与“否”的问题,而不是“多”与“少”的问题。


第二个原则,不能产生“幸存者偏差”的心理。一些公众在判断词语是否具有不良影响时,会去检索类似商标的注册情况,当发现有注册成功的案例时,就会想当然认为该类型的商标都能获得注册。然而实际上,他们可能忽略了有许多商标已经被驳回的情况。例如,在检索含“吃货”字样的商标时,能发现有些商标已经得到注册,此时若直接得出该类商标很容易获得注册的结论是比较仓促的,因为大部分商标实际上已经被驳回了,这就会产生“幸存者偏差”的错误认识。


在判断商标是否具有不良影响方面,还应注意以下几种类型的词语难以获得注册:一是曾经具有消极含义,但现在一般属于中性意义的,如“少爷”等词语。二是词语的含义之前是积极的,但现在含义有时是消极的:典型的是因时代的发展导致词语含义发生变化的,例如“小姐”等。三是词语大多数情况下具有中性或积极含义,但仍然会具有一点消极的含义,比如“吃货”词语。


综上,在判断商标是否具有不良影响时,如果某商标通过上述两个原则发现并没有消极含义,同时也不属于前述三种情形的,那么就可以认为该商标被认定不良影响的风险就比较低。



往期回顾:

• 涉“不良影响”商标的相关案例、裁判尺度与判断(一)

• 涉“不良影响”商标的相关案例、裁判尺度与判断(二)